【典型案例】
李女士来到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网点办理理财业务,与理财经理交谈过程中透露,她上月在某公司存了20万块钱,半年期,利率20%。理财经理意识到李女士提到的“投资”可能是涉嫌非法募集,便请李女士取来当时签订的合同查看确认。合同上甲方为某公司,合同内容缺少必要的信息,仅写着资金将用于投资南方的养老公寓。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,考虑到李女士年龄较大,于是电话通知其家属来到银行网点,将相关疑虑和提示一并告知李女士一家。同时网络搜索查询,发现李女士投资的该产品确涉嫌非法集资,在其它城市已经出现投资不清偿的情况。
【案例分析】
此案例为典型的非法募集资金案件,该类案件的主要目标群体为中老年人。不法分子利用其风险判别能力相对较低,易受到高利率诱惑等特点,打着“期间短,利率高”的幌子,游说中老年金融消费者进行“投资”。非法集资公司在消费者投资初期可能会兑付几期利息,骗取金融消费者的信任,金融消费者一旦抱有投资侥幸心理,盲目追求高收益,便将卷入不法金融活动中并面临资金损失。
【消保提示】
1.金融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,对含有“无风险高收益投资”、“期间短,无风险,快速回本”等字眼的宣传内容应提升警觉,切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投资时应谨记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,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金融陷阱。
2.消费者应理性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正规金融理财产品,培养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。投资前消费者应及时了解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的资质,销售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等基本信息。
3.投资理财时,如发现对方涉嫌非法集资的,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案例提供: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
内容编审:总行办公室消费者权益保护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