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典型案例】
近期某银行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线上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活动,活动期间收到同学们反馈,部分同学在校期间分别接到“XX机构”的放款电话,内容通篇一律皆为“无担保、无抵押、放款手续简单、零手续费、直接用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、当天即可放款”等口号,吸引涉世未深的学生办理贷款,银行工作人员及时为同学们普及了非法校园贷的危害,避免了大范围的资金受损。
【案例分析】
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,诱骗学生办理贷款,非法校园贷有以下形式特点:
1.规避法律风险,收取高额息费。非法“校园贷”利用服务费、管理费等多种收费名目模糊利息计算方式、偷换概念,掩盖其高利率和收取的“砍头息”,甚至故意设置技术障碍,致使借款人还款逾期,以便收取高额罚息。
2.非法暴力催收。不法催收公司通过网络电话、短信等各种方式轰炸式骚扰借款人以及其手机通讯录联系人,同时还伴随暴力催收、威胁、恐吓等不法行为。
3.虚假宣传,诱导贷款。非法“校园贷”通过无担保、无抵押、放款手续简单、零手续费、直接用身份证就能申请贷款、当天即可放款等宣传用语,诱导涉世未深的学生办理贷款。
【消保提示】
大学生怎样才能避免受到不法“校园贷”侵害?
1.强化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风险识别能力。对于情况不明的第三方机构,消费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,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2.强化风险责任意识,树立理性消费观念。要树立合理消费、理性消费、适度消费的消费观,抵制过度消费或超前消费。
3.强化信用管理意识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信用是人生最宝贵也是最难修复的财富,在校大学生应合理规划资金用途,确有资金需求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服务渠道,前往正规持牌经营的商业银行等机构营业场所或线上办理信贷业务。办理业务时,要本人亲自操作,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签字确认。借款后应按时足额还款,避免影响个人征信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