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典型案例】
某日,银行工作人员在前往某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活动时,A同学提到近期自己遭遇的“高薪招聘”套路贷。A同学在网上看到一条高薪招聘货运司机的招聘信息,称保底月薪1.2万元,但办理入职时,对方要求缴纳3.6万元保证金,并承诺可以随时退还。A同学表示自己拿不出3.6万元缴纳保证金,招聘人员表示可以通过贷款方式解决。A同学考虑到自己有半年的实习期,全职工作收入肯定会远高于保底月薪,到时候还本付息也比较轻松,就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办理了贷款及相关入职手续。但真正工作起来,A同学发现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多活儿,也挣不到这么多钱,每月还要偿还高额的利息,只干了两个月就想离职,并要求退回3.6万保证金,但迟迟联系不上对方。不仅如此,A同学还背上了3.6万元贷款,每月仍需支付高额利息。
【案例分析】
本案例中不法分子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,在网上发布“高薪招聘”“实习”等虚假信息,成立空壳货运公司,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者申请贷款“入职”或缴纳加盟费,入职后应聘者却遭遇接活难、退款难,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。
【消保提示】
1.消费者要审慎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。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从信息发布平台、企业官网、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验证,拒绝各类广告话术诱惑,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、高回报承诺,要保持高度警惕。审慎评估自身还贷能力,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。
2.消费者订立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。认真、完整阅读包括权利义务、应付费用、还款要求、违约责任等在内的所有条款,充分了解年化利率、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,警惕不断花样翻新的格式条款陷阱,不在他人的诱惑或催促下贸然签订合同。
3.消费者办理贷款前要确认贷款机构是否具备放贷资质。消费者应关注相关机构金融许可证、经营许可证等明确的业务范围,避免从不具备放贷资质的机构办理贷款。